集成改革探出新路
自2017年7月, 江阴被江苏省委、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个县级集成改革的试点县市以来, 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, 全面夯实党建统领这一根本保障;坚持开门搞改革, 邀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改革, 汇聚更广泛、更强大改革合力;坚持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, 以系统集成思维攻难点、去痛点、谋亮点, 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, 靶向定位、精准发力, 研究出台集成改革 “7+2”方案和推进改革“18 项工作机制”, 七大领域356 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, 着力构建的广大企业和群众最为关注、最想突破、最有获得感的 “1+5” 县域治理体系, 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、全域覆盖的公共安全体系、沉底到边的基层治理体系、精准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、温馨周到的生活服务体系, 正在为加快推进江阴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, 为全省全国县级集成改革探出了新路。 徐霞客镇基层治理新模式在江苏省 49 个经济发达镇复制, 江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在无锡全市推广, “江阴集成改革试点”入围“改革开放 40 年地方改革创新40 案例”, 被誉为“集成改革第一县”。
政策扶持高瞻远瞩
2016年以来, 全力推动产业强市主导战略, 密集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, 并不断优化升级, 提升政策的创新度、精准度、集成度。 2018年来出台“高质量发展30条”“企业降本减负45条”“创新驱动16条”“重塑‘江阴板块’新优势29条”“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21条等政策, 全力推动企业以智能化为引领, 做强数字经济、做大总部经济、做优枢纽经济, 进一步打响“中国先进制造业第一县”品牌。三年多来, 已兑现产业强市发展资金近65亿元, 撬动工业技改投入累计超千亿元, 为企业降本减负逾155亿元。
人才汇聚多路并举
2018年底, 全市人才总数达到36.5万人, 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1.32万人, 累计引进诺贝尔奖得主7名, 建立诺奖研究院6家, 引育省“双创计划”人才66人、“双创”团队10个。2018年新增海外留学人才122人, 柔性引进外国专家项目和海外智力项目29个, 新建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、江阴市级博士后工作站6家, 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达47个。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930人。
科技创新风光无限
2018年,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3.4%,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%。拥有国家特色产业化基地9个,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, 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个, 省级科技产业园7个,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84家, 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8家;获批实施国家、省、无锡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2项, 组织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67项, 新建院士工作站5个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;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.32件。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4项,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项。
开放园区提档升级
江阴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:江阴国家高新区;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: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和江阴—靖江工业园区。
江阴国家高新区, 管辖面积80平方公里, 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唯一拥有长江岸线的国家高新区。前身为江阴经济开发区, 于1992年成立;2011年6月, 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;2014年10月, 成功跻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。先后引进了比利时贝卡尔特、美国高通、日本东芝、中芯国际、中石油、中石化等多家世界500强及知名跨国企业, 目前已经形成了特钢及金属新材料、微电子集成电路、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、机械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总部经济、软件及服务外包、文化创意、城市经济、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。2018年,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8.24亿元,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.19亿元,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.97亿元, 到位注册外资5.84亿美元。园区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, 在全省开放园区综合考评中位居前列。
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, 2006年1月成立, 东临江阴主城区、北枕长江、西面和南面与常州接壤, 行政区划面积200平方公里, 拥有24公里长江深水岸线, 下辖1个镇和3个街道。开发区建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园、新能源产业园、机械装备产业园、石化新材料产业园、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(软件)园5个特色产业园, 拥有本土上市公司11家, 入驻世界500强企业21家, 获批综合保税区、国家火炬智慧能源特色产业基地、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平台11个, 着力打造远景智慧能源、中信、双良节能及光催化等12大产业集群。2018年,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.97亿元,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.42亿元, 开票销售收入4975.65亿元, 经济总量在江苏省级开发区中实现“七连冠”。
江苏江阴—靖江工业园区,2003年8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,是全国首家跨江、跨行政区域的联动园区。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。园区总体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,实际管辖面积24平方公里,拥有11.1公里长江岸线。经过15年的发展,园区探索出了一种新型的跨区域联动开发和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,在全省、全国具有开创性意义。园区成功打造出中国民营造船、国家重钢结构两大产业基地和“特色冶金—机电—汽车零部件—特色车辆”“特色冶金—钢结构—船舶修造”两条产业链,形成了船舶、汽配、冶金、机电、钢结构、港口物流六大特色产业集群。2018年,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.37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.49亿元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.19亿元。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